走近科技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开放课题团队
2025/09/24
BV伟德安装下载来源:betvictro伟德app下载学院
浏览次数:
字体: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今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科技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团队。该团队汇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攻坚力量,聚焦教育评价改革核心问题,构建多模态、动态化的“职业胜任力数字画像”,推动高等教育从“分数导向”向“能力导向”深层转型。通过引入多维数据,精准评估并预测能力发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路径。

教育是“看见”的艺术,技术是“赋能”的桥梁。这支团队正以智能算法识别闪光点,以数据驱动推动因材施教,用实际行动助力学生编译出属于自己的、充满可能性的职业人生。


在科技部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公布的2024年度开放课题立项名单中,由我校计算机学院院长助理刘国芳副教授牵头申报的课题《基于认知智能的大学生职业胜任力评估及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COGOS2024HE03)成功获批,属“高教认知智能核心技术研究及应用专项”。

刘国芳担任课题团队负责人,核心成员包括计算机学院洪玫教授、付春龍老师、陶亮副教授、侯敏老师,以及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陈方舟研究员、陈川老师等,是一支跨学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研究队伍。


创新研究:从智能技术上助力因材施教

该团队以科技部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为驱动,构建学生“职业胜任力数字画像”,致力于推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深层变革。

团队大胆创新,引入最前沿的认知智能技术,通过分析学生在GitHub上的代码贡献、在线实验平台的学习路径、学科竞赛中的解决方案以及团队项目中的协作记录等多模态、多维度数据,利用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图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动态、精准的职业胜任力评估与预测模型。


这项研究旨在突破传统评价方法的局限,实现从“分数导向”向“能力导向”的根本性转变,为学生提供贯穿大学时光的“能力体检报告”,并智能推送个性化学习建议和实战项目,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产学研协同:赋能教育评价改革

跨学科协作,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团队开展项目研究的关键。计算机学院学术院长洪玫教授作为团队学术指导,为项目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刘国芳副教授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与协调推进;科大讯飞的研究员们带来了产业前沿的技术视角和应用场景;计算机学院的青年教师们则在数据采集、算法实现和教学实践等方面深耕细作。

尽管项目研究周期紧、任务重,但团队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利用业余时间反复研讨技术路线,优化模型算法,设计应用方案。他们的目标很明确:不仅要完成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更要让研究成果真正反哺教学实践,为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注入新动能。


成长助力:“看见”每一个闪光点

“教育是‘看见’的艺术。”这项研究带给团队最深的感悟是: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闪光点。他们发现,许多在笔试中不突出的学生,在实践领域却展现出惊人潜力——有的能写出极具可维护性的代码,有的在项目协调中是天生的“催化剂”。认知智能技术帮助教师撕掉“分数”的单一标签,去发现、欣赏并赋能每一个学生。

“作为一名老师,最大的成就感莫过于见证并助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团队老师说道。这项研究不仅具有学术创新性,在技术层面首次引入多模态变换器模型进行教育评估,更具备很强的应用价值。成果将直接应用于计算机学院的教学实践与就业指导,并逐步推广至更多高校,助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寄语学子:用扎实“算力”支撑梦想,以优秀“算法”规划未来

团队老师们对学子们寄予厚望:“以代码为基,锻造你的工程思维;用数据决策,锤炼你的解决能力。投身真实项目,在GitHub上留下你的成长印记,在学科竞赛中证明你的专业实力。学会与AI协同,让人工智能成为你创新的杠杆。”

“愿同学们用扎实的‘算力’支撑梦想,用优秀的‘算法’规划未来,最终编译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职业人生。”



信息来源 受访者

编辑 彭勇


版权所有©1946韦德官网
返回顶部
Baidu
1946伟德官网